台灣八哥現蹤!大漢溪人工濕地成難得一見自然綠洲
時序入春夏,鳥語花香喚醒濕地生機。位於大漢溪畔的新北市新海二、三期人工濕地,近期成為賞鳥民眾的熱門秘境。新北市高灘處表示,濕地生態蓬勃發展,已聚集多種低海拔野生鳥類,是都市叢林中難得一見的自然綠洲。...
全球僅存2隻雄性!「最孤獨動物」、「活化石」斑鱉瀕臨滅絕
「與恐龍同期活化石」的中國神獸斑鱉,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目前全球僅剩中國、越南各1隻雄性存活,無法自然繁殖,人工繁殖技術也尚未突破,又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動物」,恐面臨種族滅絕。中國這隻斑...
防鳥變傷鳥!新型「防鳥塗料」黏性更勝黏鼠板 領角鴞受害、無法飛行
部分民眾怕鳥兒築巢,在大樓外抹上「防鳥塗料」,但桃園市野鳥學會附設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近期發現,有保育類鳥類因接觸到相關塗料遭受嚴重傷害、失去飛行能力,防鳥反而變傷鳥,凸顯新型防鳥產品具潛在威脅,呼籲...
里山保育有成!石虎首次現蹤台中斯可巴社區 還有其他17種野生動物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推動大甲溪沿岸部落里山計畫,架設的紅外線自動相機在台中和平區斯可巴社區記錄到第一筆石虎影像,也捕捉到食蟹獴、台灣葉鼻蝠等17種野生動物影像,顯示協助社區夥伴、農友推動友善石虎...
又有私自架網!獅潭草莓田讓13隻鳥網死 至少4隻是保育類
苗栗縣獅潭鄉一處草莓田未經申請架設鳥網,最近被舉報有13隻鳥中網慘死,生態保育人士辨識至少有4隻保育類鵂鶹、領角鴞、台灣藍鵲,縣府依野生動物保育法限令拆除,否則強制拆除、開罰。縣政府農業處自然生態保...
台灣受威脅植物將近1千種!生多所3年救援、收容182種 減緩物種消失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為拯救生存受威脅的野生植物,在野地進行野生植物救援後,將不能立即安置於原生地的個體收容於生多所不同海拔的研究中心,以待再野放回原生地,希望透過收容個體繁殖保存其遺傳多樣性,讓這...
獵具3.0亮相!兼具野生動物保育及狩獵文化 林保署推動改良式獵具降低傷害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為兼顧野生動物保育、狩獵文化延續與農民生計維持,推動改良式獵具,最近新竹分署分別在竹縣五峰鄉大隘村茅圃文建站、苗栗縣南庄鄉公所、泰安鄉梅園部落等地舉辦工作坊,改良型的獵具套索踏...
生態農田指南!林業署出版「農田方舟」 幫助農民打造友善農田
強化農田生態保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攜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出版「農田方舟-野生動物棲地營造手冊」,盼透過圖文並茂的實作案例,協助農民打造生態農田。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5日舉行「農田方舟-野生...
玻璃帷幕害命!桃園野鳥窗殺案件增至6.05% 推救傷地圖助保育
桃園市野鳥學會附設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10日公布去年全年救治2100隻野生動物,比起2023年1901隻增加近200隻,顯示野生動物救援需求持續攀升,其中仍以鳥類為救援大宗,隨著越來越多建築使用大片玻...
海狸鼠啃草毀溼地!加州政府鼓勵民眾多吃外來種、還提供食譜
南美的入侵物種海狸鼠(nutria)食量超大,每天可以啃掉體重四分之一的草,對於加州河岸的多草溼地威脅特別大。曾經一度銷聲匿跡的海狸鼠,2017年有又開始大批出現在加州中北部,因此加州政府呼籲民眾多...
農地光電亂...石虎草鴞棲地可變光電場?農業生態指引無強制力遭批評
農業部1月預告農地變更光電設施審查指引草案,內容提及光電場即使有石虎、草鴞等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出沒,申請人若評估仍有開發必要,仍可縮小範圍或變更工法施作,因此挨批農地光電遍地開花。專家表示,指引...
阿里山生態旅遊新選擇!觸口龜類教育園區 帶你認識台灣原生陸龜
位於阿里山公路29公里處的林業署嘉義分署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24日揭牌,並同步完成與嘉義大學簽署學生志工合作備忘錄;嘉義分署表示,園區未來逐步擴大服務對象,期盼加深與大專院校及國民小學的合作,在台灣...
校園有100種鳥!「新竹綠地」清大誕生首本校園鳥類圖鑑 賞鳥新手也能秒懂
第一本紀錄清大校園鳥類的專書誕生了!國立清華大學校園內有記錄的鳥類多達100種,占台灣鳥類總數的1/6,清大指出,學校推出「清華校園鳥類圖鑑」一書,不只記錄校園內曾出現的52種鳥類基本資料,還貼心整...
草鴞寶寶有救了!林業署用圍網打造5星級「幼兒園」 保護幼雛不受犬隻干擾
草鴞是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全台數量估計僅約500隻左右,因出現在農業部畜產試驗所牧草地築巢育雛,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攜手合作,去年底監控到草鴞媽媽已下蛋,依專家評估今年初啟動圍網,並擴大範圍...
集體擱淺?澳洲塔斯馬尼亞海灘157隻海豚擱淺 數十隻死亡、原因仍不明
澳洲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Tasmania)偏遠海灘發生157隻海豚集體擱淺事件。環境保護官員19日表示,已有數十隻死亡。閱讀更多:前進擱淺救援現場─回歸大海前,人與動物各自掙扎法新社報導,據信共有1...
熊熊遇見你...台灣黑熊頻繁現身人類生活圈 專家分析:因族群數量增加
台灣黑熊近來愈來愈接近人類活動區域,專家分析,與黑熊族群數量增加有關係,黑熊冒險到海拔較低處覓食,被發現機率增加,但熊不會久留,不必太慌張,應該要加強教育緊鄰黑熊棲地的居民,如何面對熊出沒,避免人熊...
希望石虎滾回家...峨眉野溪見石虎蹤跡 在地青年喊話:別讓開發案毀了生態
一群關心生態環境的新竹年輕人去年9月在新竹縣峨眉中盛野溪四周進行野生動物監測,短短兩個月內就記錄到一隻罕見的石虎在溪邊出沒。11日在網路上公布石虎的影片蹤跡,這群年輕人呼籲,在盛野溪上游正面臨兩項開...
挖土機還沒來 河狸已完工!河狸「包辦」捷克水道築壩 效率高還超省錢
捷克官員12日說,當局原擬在一處舊軍事訓練場上建造壩堤以涵養溼地,但工程計畫因故延宕,如今囓齒動物河狸「接手」築壩,為納稅人整整省下120萬美元(約新台幣3974萬元)。在大自然界的偉大工程師中,河...
「夜行王者」黃魚鴞!首次現身七家灣溪 只靠猛禽棲架就做到了?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武陵地區監測溪流生態已近20年,去年研究團隊首次嘗試在溪畔架設猛禽棲架,成功捕捉到「夜行王者」黃魚鴞的身影,顯示生態監測技術進步,也展現七家灣溪珍貴的溪流生態和保育成果。雪管處指...
死亡臭青公腹內連吞3個塑膠袋 台灣首發表論文 專家籲減塑護野生動物
去(2024)年底,台灣研究團隊發表蛇類吞食塑膠袋後死亡的論文報告。論文作者之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思民向《環境資訊中心》稱,2022年該系接獲一隻臭青公(又稱臭青母、王錦蛇),原...
